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,如何高效地与其进行接口调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。传统的请求-响应模式在面对大模型生成大量文本时存在响应延迟高、用户体验差等问题。流式输出(Streaming)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。
本文将介绍基于 Server-Sent Events(SSE) 协议的大模型流式调用规范,并结合 Spring Boot 给出一个完整的服务端与客户端调用示例。
一、为什么选择SSE?
在与大模型进行对话时,模型通常会逐字逐句生成内容。如果采用传统的HTTP请求,需要等到模型生成完所有内容再响应给客户端,导致延迟较高。而使用SSE协议,可以做到边生成边推送,极大提升交互性和用户体验。
SSE的优势:
-
单向连接:服务端主动推送,客户端自动接收;
-
使用HTTP协议,浏览器原生支持;
-
实现简单,适用于流式文本输出场景。
二、流式调用接口规范(基于SSE)
请求方式
-
方法:POST
-
Content-Type:application/json
-
Accept:text/event-stream
请求示例
响应格式(SSE流)
-
每行以
data:
开头,后接JSON字符串; -
最后一行以
data: [DONE]
表示流结束; -
客户端需要实时解析接收到的
content
字段并展示。
三、Spring Boot服务端示例
下面是一个基于Spring Boot的SSE流式接口实现示例。
1. Controller层
2. 请求类定义
四、客户端调用示例(Java)
使用Spring WebFlux进行客户端流式接收:
WebClient client = WebClient.create(); client.post() .uri("http://localhost:8080/chat/stream") .header(HttpHeaders.ACCEPT, MediaType.TEXT_EVENT_STREAM_VALUE) .bodyValue(Map.of("prompt", "介绍一下三国演义", "stream", true)) .retrieve() .bodyToFlux(String.class) .doOnNext(System.out::println) .blockLast();
五、总结与建议
基于SSE的大模型流式调用,能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用户体验。在使用时需要注意:
-
SSE适合文字类输出,若涉及音频/图片等内容建议使用WebSocket;
-
服务端处理时需考虑异常与资源释放;
-
客户端需具备实时处理与拼接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