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,我们聊聊 四种实时通信技术:短轮询、长轮询、WebSocket 和 SSE 。
1 短轮询
浏览器 定时(如每秒)向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,服务器立即返回当前数据(无论是否有更新)。
- 优点:实现简单,兼容性极佳
- 缺点:高频请求浪费资源,实时性差(依赖轮询间隔)
- 延迟:高(取决于轮询频率)
- 适用场景:兼容性要求高,延迟不敏感的简单场景。
笔者职业生涯印象最深刻的短轮询应用场景是比分直播:
如图所示,用户进入比分直播界面,浏览器定时查询赛事信息(比分变动、黄红牌等),假如数据有变化,则重新渲染页面。
这种方式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可靠,但是频繁的调用后端接口,会对后端性能会有影响(主要是 CPU)。同时,因为依赖轮询间隔,页面数据变化有延迟,用户体验并不算太好。
2 长轮询
浏览器发送 HTTP 请求后,服务器 挂起连接 直到数据更新或超时,返回响应后浏览器立即发起新请求。
- 优点:减少无效请求,比短轮询实时性更好
- 缺点:服务器需维护挂起连接,高并发时资源消耗大
- 延迟:中(取决于数据更新频率)
- 适用场景:需要较好实时性且无法用 WebSocket/SSE 的场景(如消息通知)
长轮询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:配置中心,我们耳熟能详的注册中心 Nacos 、阿波罗都是依赖长轮询机制。
客户端发起请求后,Nacos 服务端不会立即返回请求结果,而是将请求挂起等待一段时间,如果此段时间内服务端数据变更,立即响应客户端请求,若是一直无变化则等到指定的超时时间后响应请求,客户端重新发起长链接。
3 WebSocket
基于 TCP 的全双工协议,通过 HTTP 升级握手(Upgrade: websocket
)建立持久连接,双向实时通信。
- 优点:最低延迟,支持双向交互,节省带宽
- 缺点:实现复杂,需单独处理连接状态
- 延迟:极低
- 适用场景:聊天室、在线游戏、协同编辑等 高实时双向交互 需求
笔者曾经服务于北京一家电商公司,参与直播答题功能的研发。
直播答题整体架构见下图:
Netty TCP 网关的技术选型是:Netty、ProtoBuf、WebSocket ,选择 WebSocket 是因为它支持双向实时通信,同时 Netty 内置了 WebSocket 实现类,工程实现起来相对简单。
4 Server Send Event(SSE)
基于 HTTP 协议,服务器可 主动推送 数据流(如Content-Type: text/event-stream
),浏览器通过EventSource
API 监听。
- 优点:原生支持断线重连,轻量级(HTTP协议)
- 缺点:不支持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
- 延迟:低(服务器可即时推送)
- 适用场景:股票行情、实时日志等 服务器单向推送 需求。
SSE 最经典的应用场景是 : DeepSeek web 聊天界面 ,如图所示:
当在 DeepSeek 对话框发送消息后,浏览器会发送一个 HTTP 请求 ,服务端会通过 SSE 方式将数据返回到浏览器。
5 总结
特性 | 短轮询 | 长轮询 | SSE | WebSocket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通信方向 | 浏览器→服务器 | 浏览器→服务器 | 服务器→浏览器 | 双向通信 |
协议 | HTTP | HTTP | HTTP | WebSocket(基于TCP) |
实时性 | 低 | 中 | 高 | 极高 |
资源消耗 | 高(频繁请求) | 中(挂起连接) | 低 | 低(长连接) |
选择建议:
- 需要 简单兼容性 → 短轮询
- 需要 中等实时性 → 长轮询
- 只需 服务器推送 → SSE
- 需要 全双工实时交互 → WebSocket